公共文化机构线上展风采 疫情之后将成新常态

2020-4-3 14:28:01
各级公共图书馆不仅普遍增加了数字书刊在网上的投放数量,同时针对居家生活的特点,精心策划设计了吸引公众参与的阅读活动,如国家图书馆通过官网、APP等渠道,为读者提供中文、外文资源库以及馆藏特色资源库服务,涵盖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音视频等多种类型数字资源,读者在线上就可以读书看报、收看国图公开课、查阅科研资料。疫情还催生了图书馆新的“无接触借还书”服务方式。按照“读者网上预约—图书消毒包装—存放智能储存柜—手机短信通知读者—读者自助取书还书—归还图书统一消毒—再次上架流通”的模式,开展纸质图书借还服务,满足了老百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各级文化馆以全新的方式把艺术普及资源、群众文化活动搬上了网络。“云上文化馆”流行的抗疫爱心歌曲视频接力联唱,以独特的方式把温暖励志歌声送到了千家万户。金牌讲解员带着大家足不出户全景式参观博物馆。疫情期间,网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景观并不是一天成就、偶然发生的,它建立在近十多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上,体现了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从内容到业态的深刻变革,展示了老百姓享用公共文化服务途径、方式的重大变化。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出现的新景观、新现象,必将对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挥作用,产生深远影响。最为重要的影响,是促进全社会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疫情时期的特殊性把网上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放大了、凸显了,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并不是因为有疫情这样非常的时期才需要。时代发展到今日,公共文化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是大趋势,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双轮驱动、两翼齐飞是常态化方式。这就告诉我们,立足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必须进一步强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补齐不少地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短板,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文化服务的新需求,才能真正使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大幅提升。凝聚出这样的社会共识,是这次疫情给公共文化服务长远发展带来的动力。疫情引发的一些服务新理念、催生的一些服务新方式,也将会在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演化成为常态化举措,持续发挥作用。比如图书馆中进入公共流通领域的图书消毒,疫情之前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就出现了,但并不普遍。通过这次疫情,伴随着人们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相信会很快普及,成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公共借阅的常规服务流程,进一步说,这也是图书馆服务适应人民品质生活需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