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企业相继发布组件 硅片产业格局加速洗牌
2020-7-8 11:07:58
资深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182mm”尺寸是基于当下产业链为适应大硅片趋势而做出的一项优解,但“210mm”尺寸未来发展的潜力也不容置疑。近期,各大光伏巨头企业相继发布组件新品。光伏行业的尺寸之争,也随之愈演愈烈。近些年来,基于大尺寸硅片的高功率组件成为光伏行业的创新趋势。经过一番演变后,眼下的光伏尺寸之争已经升级为“182mm”和“210mm”之间的“论战”。“国内光伏行业硅片尺寸标准一直以来未能得到统一,这在客观上的确造成了产业链制造成本的上升。”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各大厂商激烈争论大尺寸硅片标准的背后动因之一是为了占据未来5到10年的市场主导权。6月下旬,由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七家企业联合发布的M10(182mm×182mm)硅片尺寸标准倡议,将“182mm”和“210mm”的尺寸之争推向高潮。记者发现,尽管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M10联盟似乎在这场尺寸争夺战中先声夺人,可拥护“210mm”尺寸的企业也不在少数。甚至,M10联盟的部分成员企业也并未排斥这一尺寸。企业采用的硅片尺寸不统一,造成光伏产业链包括硅片、电池到组件以及玻璃等辅材的制造成本上升,并对客户的产品选择,光伏系统的安装,上下游协同等造成较大困扰。”谈及十多天前发布的M10硅片标准尺寸联合倡议,隆基股份品牌总经理王英歌向记者引用了倡议书中的观点。(推出)18X尺寸,是因为它功率可观、运输可行、成本可控,且应者云集,可以减少行业损耗和成本。”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82mm”因具备以下几个优点:第一,版型设计的可行性,上下游包括电池片环节、玻璃背板等辅材、逆变器和支架的匹配、集装箱运输、上下料的复杂度、人员安装的人体工学和安全、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等;第二,组件功率和组件效率,既要迁就包装尺寸、也要保证高功率,同时减少封装损失,提高组件有效发电面积,提高能量密度;第三,该规格采纳企业越多,规模成本越低,上下游协同性越强。目前业内针对“210mm”尺寸的顾忌在于制造成本的投入、产能爬坡缓慢的担忧等方面。而这些则成为目前“182mm”尺寸的优势。根据现有产线生产条件及组件尺寸约束,“182mm”尺寸是新建产能的最优选择。他也表达,已有产能“166mm”尺寸更合适,基于“166mm”的Hi-MO 4在明年隆基股份的组件出货中依然会有70%左右比例。新产品投入后产能的跟进对隆基股份而言不是问题。根据产能规划,隆基股份的Hi-Mo 5新产品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产能即可爬升至12GW。而明年一季度,随着美国地区的量产,其全球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中环股份、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等公司组成的“210mm”尺寸拥趸企业,目前或承受着些许压力。今年2月份,天合光能发布了“500W+至尊”组件产品,该产品基于“210mm”大尺寸硅片,组件效率同样达到21%。随后,3月份,天合光能新组件产品中试线量产,在第二季度正式接单,并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实现量产,年底产能规模或超过5GW。市场庞大旧产能的淘汰需要时间酝酿及进行,从2020年到未来2-3年间,市场很可能是呈现2-3种主流尺寸并行的形式。”光伏行业分析机构PV InfoLink调研认为,尺寸的迭代仍是循序渐进,但为了让持续扩张的新产能、新产品寿命得以延续得更长,中长期尺寸的发展及产线的兼容能力仍是今年各厂家密切讨论的议题。